当期目录
2023, 35(6): 521-52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3081
摘要: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为抓手,通过“你点我检”成为传递市场监督管理(简称“监管”)声音、展现市场监管形象、讲述市场监管故事的重要窗口。近3年,通过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将上海市民的民生需求与常规食品安全抽检计划相结合,让群众对抽检服务可感知、可评判,积极打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服务品牌。让老百姓放心吃、踏实买的同时提振消费信心,推动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形成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共同受益的生动画面。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为抓手,通过“你点我检”成为传递市场监督管理(简称“监管”)声音、展现市场监管形象、讲述市场监管故事的重要窗口。近3年,通过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将上海市民的民生需求与常规食品安全抽检计划相结合,让群众对抽检服务可感知、可评判,积极打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服务品牌。让老百姓放心吃、踏实买的同时提振消费信心,推动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形成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共同受益的生动画面。
张璐, 胡怡雯. 提升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水平的策略研究[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21-52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3081.
2023, 35(6): 524-52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954
摘要:
目的提出食用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高温模拟烹饪过程中食用植物油TFAs的含量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市场上5种常见的食用植物油,分别设置180 ℃(轻炒)、220 ℃(炸)和260 ℃(爆炒)3个温度点对样品进行高温模拟烹饪试验。于0、1、2、3、4、5、6、7 h后取样,观察TFAs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结果在180 ℃和220 ℃的条件下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和橄榄油等4种食用植物油的TFAs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在加热到260 ℃条件下4种植物油TFAs含量均明显增加,菜籽油中TFAs含量绝对值最高,达到6.84%;大豆油增幅较大,较最初增加247.90%;橄榄油TFAs含量由0.26%增长至1.69%,增幅虽大,但TFAs绝对含量仍较低。芝麻油在3个温度梯度下TFAs含量均明显增加,在260 ℃加热条件下TFAs含量达到4.79%,较未加热时增长369.61%。 结论食用植物油在烹饪过程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TFAs含量增幅越显著,建议尽量避免高温长时间烹炸食品。
杨志才, 王玲玲, 张居舟. 高温模拟烹饪试验中食用植物油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变化[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24-52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954.
2023, 35(6): 529-535.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957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铅的暴露风险。 方法结合2012年春季1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和2020—2021年上海市食品铅污染监测数据,采用点评估的方法对膳食暴露水平进行评估,并与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进行比较,评估暴露风险。 结果上海市居民常食用的9类食品的铅检出率为56.82%,总超标率为0.23%。居民每周膳食铅暴露量均值(按体重计)为 2.979 4 μg‧kg-1。膳食铅贡献率前3位的食品为蔬菜、谷类和水产类,贡献率分别为30.69%、28.88%、11.12%。城市中心区、城郊接合区和远郊区居民每周膳食铅暴露量均值(按体重计)分别为3.282 5、2.979 5、2.478 0 μg‧kg-1;3个地区膳食铅贡献率主要来源为蔬菜,贡献率分别为33.65%、29.69%、25.22%。男性、女性居民每周膳食铅暴露量均值(按体重计)分别为3.077 7、2.881 5 μg‧kg-1;膳食铅贡献率最高的食品为蔬菜,贡献率分别为30.03%、31.39%。15~、45~、≥60岁居民每周膳食铅暴露量均值(按体重计)分别为3.084 2、3.009 9、2.874 4 μg‧kg-1;膳食铅贡献率主要来源为蔬菜,贡献率分别为27.12%、32.10%、32.26%。 结论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铅暴露量处于可接受水平,贡献率较高的蔬菜、谷类、水产类仍须加强监管。
齐人杰, 刘弘. 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铅的暴露风险评估[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29-535.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957.
2023, 35(6): 536-541.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990
摘要: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的方法,探究循环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水平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因果关联。 方法基于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选用与循环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水平密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对于工具变量≥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暴露,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和加权中位数法(WME)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评估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因果关联,并通过MR⁃Egger回归模型和MR⁃PRESSO法检测工具变量的基因多效性,采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对于异亮氨酸,IVW模型显示工具变量间不存在异质性(P=0.715),循环异亮氨酸水平升高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且当循环异亮氨酸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31%(OR=1.31,95%CI:1.07~1.61)。同样,在WME模型中得出OR(95%CI)为1.33(1.04~1.71)。MR⁃Egger回归模型和MR⁃PRESSO结果均显示工具变量不存在基因多效性(P>0.05)。留一法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健;而Wald ratio模型显示循环亮氨酸、缬氨酸水平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因果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其OR(95%CI)分别为1.13(0.78~1.63)、1.11(0.82~1.50)。 结论循环异亮氨酸水平升高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联;对于循环亮氨酸和缬氨酸水平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因果关联仍须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
付媛媛, 陈杰, 蔡诗媛, 李雪. 支链氨基酸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36-541.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990.
2023, 35(6): 542-54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59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2021年生禽肉中沙门菌污染状况、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 方法采集鸡、鸭、鹅和鸽4类生禽肉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16种常见抗生素耐药性检测。 结果80份生禽肉样品中分离到沙门菌60株。鸽肉、鹅肉、鸭肉和鸡肉中沙门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6.67%、81.82%、72.73%、59.38%。冷冻、冷藏和室温存储样品中,冷藏存储的样品检出率最低,为65.63%。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科瓦利斯沙门菌为主。四环素、萘啶酸、氨苄西林、氯霉素4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0.00%、58.33%、50.00%、48.33%;头孢噻肟耐药率低,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不同类别生禽肉中检出的沙门菌及不同型别的沙门菌耐药差异明显。11.67%的沙门菌为不耐药,多重耐药菌株占比为46.67%,耐药数最多达13种。氨苄西林⁃四环素或氯霉素⁃头孢唑林耐药模式提示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 结论上海市嘉定区生禽肉样本沙门菌的污染状况严重,耐药性升高,应加强监测并进行控制。
陈培超, 黄强, 孙攀, 董玉婷, 彭谦. 2021年上海市嘉定区生禽肉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42-54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59.
2023, 35(6): 549-554.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768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β⁃1a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借鉴。 方法应用信息成分法(IC)和报告比值法(ROR)对2015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信号挖掘。 结果挑选出463 700条COVID⁃19相关记录进行分析,共发现45个干扰素β⁃1a相关不良事件的不相称测定信号。头痛(IC025=1.09,ROR025=2.28)、发热(IC025=0.51,ROR025=1.51)和多发性硬化复发(IC025=3.67,ROR025=14.71)等是不相称测定信号频数较高的不良事件。自身免疫疾病(IC025=4.42,ROR025=24.03)、链球菌感染(IC025=4.12,ROR025=19.82)和多发性硬化复发(IC025=3.67,ROR025=14.71)等是信号强度较高的不良事件。急性肺损伤、心脏呼吸骤停和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事件对应的死亡比例和死亡频数较高。 结论干扰素β⁃1a治疗COVID⁃19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医务人员须重视部分频数和死亡比例高的不良事件。
杨蓉青, 高永晴, 胡方圆, 翟映红, 王奎玲, 陆畅, 贺佳, 张海英. 干扰素β-1a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49-554.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768.
2023, 35(6): 555-557.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463
摘要:
目的分析2018—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血清学监测结果,了解布病的流行特征和现状,为布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18—2021年赣州市人间布病血清学检验的监测数据,分析布病血清学阳性病例的人群、时间及地区分布特点和布病阳性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2018—2021年赣州市18个县(市、区)共报告42例布病血清学阳性病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男女性别比为1.6∶1。报告阳性病例数呈下降趋势,监测阳性率由2018年的46.43%降至2021年的33.33%,阳性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占总病例数的54.00%。历年各月份人间布病血清学阳性病例数各不同,阳性数高峰集中在4~8月,占病例总数的80.95%。辖区内共有10个县(市、区)报告布病血清学阳性病例,累计报告阳性病例数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分别为章贡区(18例)、大余县(5例)、龙南市(4例)。 结论赣州市人间布病血清学阳性病例数呈波动下降趋势,男性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布病高发季节为4~8月春、夏季,重点应防控人群为40~岁人群,重点防控区域为赣州市的西南部和中部地区。
何霞, 方欢, 苏俊枝. 2018—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人间布鲁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55-557.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463.
2023, 35(6): 558-560.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66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2005—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炭疽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该市炭疽防治对策、降低发病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以往承德市炭疽疫情资料,整理分析数据,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2005—2021年承德市共报告炭疽病例11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为0.08/10万,总体保持在低发水平。临床分型中皮肤炭疽10例、肺炭疽1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围场县,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0.91%,其次在平泉市。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的7、8月,病例年龄以30~59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67∶1。 结论近年来承德市炭疽疫情呈上升趋势,夏季是高发季节,农村多发,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高发人群。须强化疫情监测,加强健康教育,提升防病能力,及时发现疫情并积极应对处置。
韩会强, 褚红娜, 王海连, 魏峰, 王伟, 马樱子, 商静. 2005—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炭疽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58-560.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66.
2023, 35(6): 561-56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67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1例重症肺炎病例的病因和影响因素,为特异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电话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病例基本情况及流行病学材料,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环境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未知病原体。 结果病例男,65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因乏力、纳差1周,发热伴咳嗽4 d入院。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左肺散在炎症,多肺叶浸润,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病例肺泡灌洗液通过mNGS检测表明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阳性。有明确的鸟类接触史,潜伏期30 d。 结论该例重型肺炎为鹦鹉热衣原体导致的人兽共患病,明确禽类接触史及mNGS技术有助于及时诊断该疾病。
乔鹏, 谢茜茹, 韩雪, 曹广文. 1例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61-56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67.
2023, 35(6): 564-572.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26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变化趋势,探讨相关的生育行为危险因素并建立足月低出生体重的风险评估列线图。 方法收集2010—2020年上海市出生登记数据,应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比较不同时段生育因素和儿童健康状况差异。根据是否早产或是否低出生体重,将新生儿分为4组,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在不同生育因素的影响下,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组的发生风险,并计算OR值和95%CI。依据logistic模型建立足月低出生体重的风险评估列线图,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效果。 结果纳入的 2 089 384名单胎新生儿中,足月低出生体重、早产正常体重和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分别为0.94%、2.48%和2.01%。2010—2020年期间,有40.00%的生育女性有过流产史,生育年龄≥40岁的产妇占比从1.05%上升至2.24%,父亲年龄≥40岁的占比从4.79%上升至7.4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产妇占比从4.81%上升至11.74%,早产低出生体重和足月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婴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低于男婴(OR=0.97,95%CI:0.95~0.98),发生足月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则高于男婴(OR=1.85,95%CI:1.80~1.90)。育龄夫妇学历越高,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越低。母亲生育年龄>30岁、父亲年龄>35岁、流产2次以上,新生儿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呈上升趋势。母亲生育年龄<25岁或>35岁、父亲年龄>30岁、流产3次以上,足月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风险增高。 结论育龄夫妇选择过高或过低的生育年龄,均有可能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须加强人群宣传,提倡适宜年龄生育。多次流产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宜普及避孕节育科学知识,降低不必要的人工流产。研究建立的风险评估列线图可直观展现不同因素水平下育龄夫妇发生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可用于备孕夫妇决策生育时机,了解风险水平。
祝雅婷, 虞慧婷, 王春芳, 王伟炳, 付晨. 上海市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风险预测[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64-572.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26.
2023, 35(6): 573-579.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429
摘要:
目的比较上海市徐汇区2013年和2020年儿童呼吸系统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状况,并了解其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3—2020年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并描述和比较,指标包括PM2.5、PM10、O3、SO2和NO2。2013年和2020年9月对上海市徐汇区一所学校的3~5年级的学生分别开展1次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家族史、呼吸和过敏性疾病和症状的发生情况等。比较不同时间上海市大气污染变化情况及不同时间儿童呼吸及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1 398份(2013年705份,2020年693份)。2020年大气PM2.5、PM10、O3、SO2和NO2的年均浓度相较2013年显著改善。徐汇区2013年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持续咳嗽和持续咳痰的患病率和症状发生率高于2020年(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重污染年份、男生、父母有哮喘病史和过敏史、父母文化程度越高以及家中存在过敏原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以及特应性湿疹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父母有过敏史、家人吸烟频率较高以及家中存在过敏原是持续咳嗽和持续咳痰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上海市大气污染2020年比2013年有所减轻,儿童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患病率有所下降;室内外环境、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与儿童呼吸系统和过敏性疾病发生相关。
石丽莎, 陆艳梅, 许东, 沈先标, 张莉君, 陈健. 2013年和2020年上海市徐汇区儿童呼吸系统和过敏性疾病流行状况[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73-579.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429.
2023, 35(6): 580-584.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81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郊区大气污染物臭氧(O3)与居民呼吸系统日门诊量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5—2017年上海市某郊区综合医院呼吸系统门诊资料和同期大气、气象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大气污染物O3浓度与居民呼吸系统日门诊量的关系。 结果呼吸系统日均门诊量为831人次。O3最大8 h平均值为101.04 μg·m-3。O3在lag3的滞后效应最大,超额危险度为0.461%(95%CI:0.240%~0.68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O3对女性、儿童、老年人呼吸系统影响风险更高。引入PM2.5、PM10到双污染物模型中表现为健康效应增强,引入一氧化碳表现为健康效应减弱。 结论O3浓度的升高可引起人群呼吸系统日门诊量的增加。
张靖伟, 许明佳, 丁佳妮, 李伟. 上海市某郊区大气臭氧与居民呼吸系统日门诊量的关系[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80-584.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81.
2023, 35(6): 585-58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08
摘要:
目的以薄荷为原料,探究不同体积百分比的薄荷汁液在相同条件下对腌制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感官评价得出综合效果最佳的薄荷汁液体积百分比。 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单因素实验,将腌制白菜分为5组,4个实验组(分别为Lp100、Lp80、Lp60、Lp40)和1个对照组CK。采用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添加薄荷汁液的实验组中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对照组中亚硝酸盐含量。每一天中随着薄荷汁液体积百分比增加,清除效率越高,腌制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越少。薄荷汁液体积百分比为100%时,1~5 d发酵过程中腌制白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保持最低。当发酵时间为第5天时,体积百分比为100%的薄荷汁液对腌制白菜中亚硝酸盐的清除效率达到最高,为49.55%。向腌制白菜中添加体积百分比为60%的薄荷汁液在感官评价中获得最高分(92分)。 结论薄荷汁液能降低腌制白菜中的亚硝酸盐,使亚硝峰峰值降低,并且随着体积百分比增加,效果越好,还能使腌制白菜拥有更佳风味。体积百分比为60%的薄荷汁液综合效果最佳。
何逸菲, 李文惠. 薄荷汁液对腌制白菜中亚硝酸盐的影响[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85-58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08.
2023, 35(6): 589-59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82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咨询门诊患者在正念认知团体治疗(MBCT)结束后正式练习坚持性的阻碍和促进因素。 方法15名自愿参加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MBCT且结束治疗≥5个月的心理咨询门诊患者接受一对一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文本。 结果情绪不佳、意志力薄弱、时间与空间受限、缺少陪伴与督促、不适应录音等5个因素阻碍患者坚持练习;人格特质、信任、获益、自我照顾的需要、时间/空间安排、同修者、治疗师、正念练习的简易与便捷等8个因素促进患者坚持练习。 结论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COM⁃B)有助于治疗师和有练习需求的个体从整体层面理解坚持正式练习促进因素的作用机制;治疗师和有练习需求的个体应关注正式练习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因素。
刘津君, 段维, 郑毓晨, 肖泽萍, 吴艳茹. 心理咨询门诊患者正念练习坚持性的质性研究[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89-59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82.
2023, 35(6): 594-59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489
摘要:
目的对上海市金山区近7年的无证行医查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今后在防范和打击无证行医方面的建议和思考。 方法收集2016—2022年间查处的190件无证行医案件,分析案件处罚基本情况、法律依据、科目分布、线索来源及相关个体特征等。 结果无证行医的立案数量呈下降趋势,但罚款金额较前有显著提升。无证行医查处线索以巡查发现(32.11%)及其他部门移送(28.42%)为主,举报投诉及基层上报线索数量逐年增加。无证行医行为以口腔科(35.79%)、内科(33.16%)居多,医疗美容逐年增加。78.62%的无证行医人员为外来人口,31~50岁占62.76%,70.34%为男性,62.76%的无证行医人员有固定行医场所。 结论虽然打击无证行医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需要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职能,加强排摸巡查、多部门联合查处,进一步落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更加精准高效地打击无证行医行为。
刘惠萍, 蔡纪平, 曾德才, 徐卫国. 上海市金山区无证行医查处情况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94-59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489.
2023, 35(6): 599-60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95
摘要:
随着全球范围内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年龄存在紧密关联的痴呆发病率及患病率显著上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迄今为止,尚未有基于可彻底逆转痴呆的核心病理基础——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措施被发现,只能通过针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干预来预防、延缓其发生和发展。大量的实验室证据和少量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时间限制性饮食(TRF)具有优异的改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效应,然而由于人群证据的缺乏使得TRF的应用缺乏科学依据。本综述通过系统梳理现有证据,展示TRF拮抗神经系统退化的效应途径网络,提示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人群应用证据、多条效应途径的联合作用等。
随着全球范围内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年龄存在紧密关联的痴呆发病率及患病率显著上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迄今为止,尚未有基于可彻底逆转痴呆的核心病理基础——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措施被发现,只能通过针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干预来预防、延缓其发生和发展。大量的实验室证据和少量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时间限制性饮食(TRF)具有优异的改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效应,然而由于人群证据的缺乏使得TRF的应用缺乏科学依据。本综述通过系统梳理现有证据,展示TRF拮抗神经系统退化的效应途径网络,提示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人群应用证据、多条效应途径的联合作用等。
刘宏伟, 郭雁飞, 吴凡.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预防及控制:时间限制性饮食[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99-60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95.
2023, 35(6): 604-612.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36
摘要:
双酚A作为一种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包装材料中,同时其也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具有雌激素活性,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但针对自热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研究较少,且缺乏相应的标准。因此,建立一种简便、灵敏且高效的自热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本文针对双酚A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如超声萃取、液相萃取、固相萃取,以及目前新的经济高效的前处理方法如加速溶剂萃取法等,同时对双酚A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法、电化学检测法等进行综述。
双酚A作为一种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包装材料中,同时其也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具有雌激素活性,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但针对自热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研究较少,且缺乏相应的标准。因此,建立一种简便、灵敏且高效的自热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本文针对双酚A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如超声萃取、液相萃取、固相萃取,以及目前新的经济高效的前处理方法如加速溶剂萃取法等,同时对双酚A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法、电化学检测法等进行综述。
马裕清, 段万里, 彭蕾, 耿丙杰, 唐凌瑄, 王浩能, 高方圆. 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604-612.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36.
2023, 35(6): 613-616.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07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对康复辅具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也日益增大。特别是在对弱势群体越来越关注的全球环境下,需要更多地满足老龄需求者在康复辅具方面的需求,以提升其生活质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康复辅具产业仍处于发展前期,需要从传统器具制造中脱离,与智能制造相结合,以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和选择性。国际合作有望成为康复辅具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国内及国外部分国家康复辅具的发展进行探讨,呼吁培养更多的康复辅具专业人才,为越来越多的需求者带来帮助。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对康复辅具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也日益增大。特别是在对弱势群体越来越关注的全球环境下,需要更多地满足老龄需求者在康复辅具方面的需求,以提升其生活质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康复辅具产业仍处于发展前期,需要从传统器具制造中脱离,与智能制造相结合,以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和选择性。国际合作有望成为康复辅具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国内及国外部分国家康复辅具的发展进行探讨,呼吁培养更多的康复辅具专业人才,为越来越多的需求者带来帮助。
沈凌, 张琳琳, 朱明. 国内外康复辅具的探索与发展[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613-616.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07.
2023, 35(6): 617-617.
摘要:
.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稿约[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617-617.
2023, 35(6): 618-618.
摘要:
. 《上海预防医学》第6期封面与目次[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618-618.
当期目录
2023, 35(6): 521-52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3081
摘要: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为抓手,通过“你点我检”成为传递市场监督管理(简称“监管”)声音、展现市场监管形象、讲述市场监管故事的重要窗口。近3年,通过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将上海市民的民生需求与常规食品安全抽检计划相结合,让群众对抽检服务可感知、可评判,积极打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服务品牌。让老百姓放心吃、踏实买的同时提振消费信心,推动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形成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共同受益的生动画面。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为抓手,通过“你点我检”成为传递市场监督管理(简称“监管”)声音、展现市场监管形象、讲述市场监管故事的重要窗口。近3年,通过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将上海市民的民生需求与常规食品安全抽检计划相结合,让群众对抽检服务可感知、可评判,积极打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服务品牌。让老百姓放心吃、踏实买的同时提振消费信心,推动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形成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共同受益的生动画面。
张璐, 胡怡雯. 提升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水平的策略研究[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21-52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3081.
2023, 35(6): 524-52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954
摘要:
目的提出食用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高温模拟烹饪过程中食用植物油TFAs的含量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市场上5种常见的食用植物油,分别设置180 ℃(轻炒)、220 ℃(炸)和260 ℃(爆炒)3个温度点对样品进行高温模拟烹饪试验。于0、1、2、3、4、5、6、7 h后取样,观察TFAs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结果在180 ℃和220 ℃的条件下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和橄榄油等4种食用植物油的TFAs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在加热到260 ℃条件下4种植物油TFAs含量均明显增加,菜籽油中TFAs含量绝对值最高,达到6.84%;大豆油增幅较大,较最初增加247.90%;橄榄油TFAs含量由0.26%增长至1.69%,增幅虽大,但TFAs绝对含量仍较低。芝麻油在3个温度梯度下TFAs含量均明显增加,在260 ℃加热条件下TFAs含量达到4.79%,较未加热时增长369.61%。 结论食用植物油在烹饪过程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TFAs含量增幅越显著,建议尽量避免高温长时间烹炸食品。
杨志才, 王玲玲, 张居舟. 高温模拟烹饪试验中食用植物油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变化[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24-52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954.
2023, 35(6): 529-535.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957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铅的暴露风险。 方法结合2012年春季1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和2020—2021年上海市食品铅污染监测数据,采用点评估的方法对膳食暴露水平进行评估,并与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进行比较,评估暴露风险。 结果上海市居民常食用的9类食品的铅检出率为56.82%,总超标率为0.23%。居民每周膳食铅暴露量均值(按体重计)为 2.979 4 μg‧kg-1。膳食铅贡献率前3位的食品为蔬菜、谷类和水产类,贡献率分别为30.69%、28.88%、11.12%。城市中心区、城郊接合区和远郊区居民每周膳食铅暴露量均值(按体重计)分别为3.282 5、2.979 5、2.478 0 μg‧kg-1;3个地区膳食铅贡献率主要来源为蔬菜,贡献率分别为33.65%、29.69%、25.22%。男性、女性居民每周膳食铅暴露量均值(按体重计)分别为3.077 7、2.881 5 μg‧kg-1;膳食铅贡献率最高的食品为蔬菜,贡献率分别为30.03%、31.39%。15~、45~、≥60岁居民每周膳食铅暴露量均值(按体重计)分别为3.084 2、3.009 9、2.874 4 μg‧kg-1;膳食铅贡献率主要来源为蔬菜,贡献率分别为27.12%、32.10%、32.26%。 结论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铅暴露量处于可接受水平,贡献率较高的蔬菜、谷类、水产类仍须加强监管。
齐人杰, 刘弘. 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铅的暴露风险评估[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29-535.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957.
2023, 35(6): 536-541.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990
摘要: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的方法,探究循环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水平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因果关联。 方法基于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库,选用与循环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水平密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对于工具变量≥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暴露,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和加权中位数法(WME)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评估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因果关联,并通过MR⁃Egger回归模型和MR⁃PRESSO法检测工具变量的基因多效性,采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对于异亮氨酸,IVW模型显示工具变量间不存在异质性(P=0.715),循环异亮氨酸水平升高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且当循环异亮氨酸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31%(OR=1.31,95%CI:1.07~1.61)。同样,在WME模型中得出OR(95%CI)为1.33(1.04~1.71)。MR⁃Egger回归模型和MR⁃PRESSO结果均显示工具变量不存在基因多效性(P>0.05)。留一法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健;而Wald ratio模型显示循环亮氨酸、缬氨酸水平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因果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其OR(95%CI)分别为1.13(0.78~1.63)、1.11(0.82~1.50)。 结论循环异亮氨酸水平升高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联;对于循环亮氨酸和缬氨酸水平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因果关联仍须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
付媛媛, 陈杰, 蔡诗媛, 李雪. 支链氨基酸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36-541.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990.
2023, 35(6): 542-54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59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2021年生禽肉中沙门菌污染状况、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 方法采集鸡、鸭、鹅和鸽4类生禽肉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16种常见抗生素耐药性检测。 结果80份生禽肉样品中分离到沙门菌60株。鸽肉、鹅肉、鸭肉和鸡肉中沙门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6.67%、81.82%、72.73%、59.38%。冷冻、冷藏和室温存储样品中,冷藏存储的样品检出率最低,为65.63%。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科瓦利斯沙门菌为主。四环素、萘啶酸、氨苄西林、氯霉素4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0.00%、58.33%、50.00%、48.33%;头孢噻肟耐药率低,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不同类别生禽肉中检出的沙门菌及不同型别的沙门菌耐药差异明显。11.67%的沙门菌为不耐药,多重耐药菌株占比为46.67%,耐药数最多达13种。氨苄西林⁃四环素或氯霉素⁃头孢唑林耐药模式提示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 结论上海市嘉定区生禽肉样本沙门菌的污染状况严重,耐药性升高,应加强监测并进行控制。
陈培超, 黄强, 孙攀, 董玉婷, 彭谦. 2021年上海市嘉定区生禽肉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42-54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59.
2023, 35(6): 549-554.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768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β⁃1a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借鉴。 方法应用信息成分法(IC)和报告比值法(ROR)对2015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信号挖掘。 结果挑选出463 700条COVID⁃19相关记录进行分析,共发现45个干扰素β⁃1a相关不良事件的不相称测定信号。头痛(IC025=1.09,ROR025=2.28)、发热(IC025=0.51,ROR025=1.51)和多发性硬化复发(IC025=3.67,ROR025=14.71)等是不相称测定信号频数较高的不良事件。自身免疫疾病(IC025=4.42,ROR025=24.03)、链球菌感染(IC025=4.12,ROR025=19.82)和多发性硬化复发(IC025=3.67,ROR025=14.71)等是信号强度较高的不良事件。急性肺损伤、心脏呼吸骤停和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事件对应的死亡比例和死亡频数较高。 结论干扰素β⁃1a治疗COVID⁃19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医务人员须重视部分频数和死亡比例高的不良事件。
杨蓉青, 高永晴, 胡方圆, 翟映红, 王奎玲, 陆畅, 贺佳, 张海英. 干扰素β-1a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49-554.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768.
2023, 35(6): 555-557.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463
摘要:
目的分析2018—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血清学监测结果,了解布病的流行特征和现状,为布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18—2021年赣州市人间布病血清学检验的监测数据,分析布病血清学阳性病例的人群、时间及地区分布特点和布病阳性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2018—2021年赣州市18个县(市、区)共报告42例布病血清学阳性病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男女性别比为1.6∶1。报告阳性病例数呈下降趋势,监测阳性率由2018年的46.43%降至2021年的33.33%,阳性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占总病例数的54.00%。历年各月份人间布病血清学阳性病例数各不同,阳性数高峰集中在4~8月,占病例总数的80.95%。辖区内共有10个县(市、区)报告布病血清学阳性病例,累计报告阳性病例数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分别为章贡区(18例)、大余县(5例)、龙南市(4例)。 结论赣州市人间布病血清学阳性病例数呈波动下降趋势,男性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布病高发季节为4~8月春、夏季,重点应防控人群为40~岁人群,重点防控区域为赣州市的西南部和中部地区。
何霞, 方欢, 苏俊枝. 2018—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人间布鲁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55-557.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463.
2023, 35(6): 558-560.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66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2005—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炭疽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该市炭疽防治对策、降低发病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以往承德市炭疽疫情资料,整理分析数据,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2005—2021年承德市共报告炭疽病例11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为0.08/10万,总体保持在低发水平。临床分型中皮肤炭疽10例、肺炭疽1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围场县,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0.91%,其次在平泉市。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的7、8月,病例年龄以30~59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67∶1。 结论近年来承德市炭疽疫情呈上升趋势,夏季是高发季节,农村多发,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高发人群。须强化疫情监测,加强健康教育,提升防病能力,及时发现疫情并积极应对处置。
韩会强, 褚红娜, 王海连, 魏峰, 王伟, 马樱子, 商静. 2005—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炭疽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58-560.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66.
2023, 35(6): 561-56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67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1例重症肺炎病例的病因和影响因素,为特异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电话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病例基本情况及流行病学材料,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环境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未知病原体。 结果病例男,65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因乏力、纳差1周,发热伴咳嗽4 d入院。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左肺散在炎症,多肺叶浸润,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病例肺泡灌洗液通过mNGS检测表明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阳性。有明确的鸟类接触史,潜伏期30 d。 结论该例重型肺炎为鹦鹉热衣原体导致的人兽共患病,明确禽类接触史及mNGS技术有助于及时诊断该疾病。
乔鹏, 谢茜茹, 韩雪, 曹广文. 1例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61-56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67.
2023, 35(6): 564-572.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26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变化趋势,探讨相关的生育行为危险因素并建立足月低出生体重的风险评估列线图。 方法收集2010—2020年上海市出生登记数据,应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比较不同时段生育因素和儿童健康状况差异。根据是否早产或是否低出生体重,将新生儿分为4组,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在不同生育因素的影响下,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组的发生风险,并计算OR值和95%CI。依据logistic模型建立足月低出生体重的风险评估列线图,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效果。 结果纳入的 2 089 384名单胎新生儿中,足月低出生体重、早产正常体重和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分别为0.94%、2.48%和2.01%。2010—2020年期间,有40.00%的生育女性有过流产史,生育年龄≥40岁的产妇占比从1.05%上升至2.24%,父亲年龄≥40岁的占比从4.79%上升至7.4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产妇占比从4.81%上升至11.74%,早产低出生体重和足月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婴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低于男婴(OR=0.97,95%CI:0.95~0.98),发生足月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则高于男婴(OR=1.85,95%CI:1.80~1.90)。育龄夫妇学历越高,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越低。母亲生育年龄>30岁、父亲年龄>35岁、流产2次以上,新生儿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呈上升趋势。母亲生育年龄<25岁或>35岁、父亲年龄>30岁、流产3次以上,足月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风险增高。 结论育龄夫妇选择过高或过低的生育年龄,均有可能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须加强人群宣传,提倡适宜年龄生育。多次流产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宜普及避孕节育科学知识,降低不必要的人工流产。研究建立的风险评估列线图可直观展现不同因素水平下育龄夫妇发生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可用于备孕夫妇决策生育时机,了解风险水平。
祝雅婷, 虞慧婷, 王春芳, 王伟炳, 付晨. 上海市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风险预测[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64-572.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26.
2023, 35(6): 573-579.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429
摘要:
目的比较上海市徐汇区2013年和2020年儿童呼吸系统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状况,并了解其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3—2020年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并描述和比较,指标包括PM2.5、PM10、O3、SO2和NO2。2013年和2020年9月对上海市徐汇区一所学校的3~5年级的学生分别开展1次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家族史、呼吸和过敏性疾病和症状的发生情况等。比较不同时间上海市大气污染变化情况及不同时间儿童呼吸及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1 398份(2013年705份,2020年693份)。2020年大气PM2.5、PM10、O3、SO2和NO2的年均浓度相较2013年显著改善。徐汇区2013年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持续咳嗽和持续咳痰的患病率和症状发生率高于2020年(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重污染年份、男生、父母有哮喘病史和过敏史、父母文化程度越高以及家中存在过敏原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以及特应性湿疹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父母有过敏史、家人吸烟频率较高以及家中存在过敏原是持续咳嗽和持续咳痰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上海市大气污染2020年比2013年有所减轻,儿童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患病率有所下降;室内外环境、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与儿童呼吸系统和过敏性疾病发生相关。
石丽莎, 陆艳梅, 许东, 沈先标, 张莉君, 陈健. 2013年和2020年上海市徐汇区儿童呼吸系统和过敏性疾病流行状况[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73-579.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429.
2023, 35(6): 580-584.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81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郊区大气污染物臭氧(O3)与居民呼吸系统日门诊量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5—2017年上海市某郊区综合医院呼吸系统门诊资料和同期大气、气象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大气污染物O3浓度与居民呼吸系统日门诊量的关系。 结果呼吸系统日均门诊量为831人次。O3最大8 h平均值为101.04 μg·m-3。O3在lag3的滞后效应最大,超额危险度为0.461%(95%CI:0.240%~0.68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O3对女性、儿童、老年人呼吸系统影响风险更高。引入PM2.5、PM10到双污染物模型中表现为健康效应增强,引入一氧化碳表现为健康效应减弱。 结论O3浓度的升高可引起人群呼吸系统日门诊量的增加。
张靖伟, 许明佳, 丁佳妮, 李伟. 上海市某郊区大气臭氧与居民呼吸系统日门诊量的关系[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80-584.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81.
2023, 35(6): 585-58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08
摘要:
目的以薄荷为原料,探究不同体积百分比的薄荷汁液在相同条件下对腌制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感官评价得出综合效果最佳的薄荷汁液体积百分比。 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单因素实验,将腌制白菜分为5组,4个实验组(分别为Lp100、Lp80、Lp60、Lp40)和1个对照组CK。采用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添加薄荷汁液的实验组中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对照组中亚硝酸盐含量。每一天中随着薄荷汁液体积百分比增加,清除效率越高,腌制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越少。薄荷汁液体积百分比为100%时,1~5 d发酵过程中腌制白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保持最低。当发酵时间为第5天时,体积百分比为100%的薄荷汁液对腌制白菜中亚硝酸盐的清除效率达到最高,为49.55%。向腌制白菜中添加体积百分比为60%的薄荷汁液在感官评价中获得最高分(92分)。 结论薄荷汁液能降低腌制白菜中的亚硝酸盐,使亚硝峰峰值降低,并且随着体积百分比增加,效果越好,还能使腌制白菜拥有更佳风味。体积百分比为60%的薄荷汁液综合效果最佳。
何逸菲, 李文惠. 薄荷汁液对腌制白菜中亚硝酸盐的影响[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85-58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08.
2023, 35(6): 589-59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82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咨询门诊患者在正念认知团体治疗(MBCT)结束后正式练习坚持性的阻碍和促进因素。 方法15名自愿参加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MBCT且结束治疗≥5个月的心理咨询门诊患者接受一对一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文本。 结果情绪不佳、意志力薄弱、时间与空间受限、缺少陪伴与督促、不适应录音等5个因素阻碍患者坚持练习;人格特质、信任、获益、自我照顾的需要、时间/空间安排、同修者、治疗师、正念练习的简易与便捷等8个因素促进患者坚持练习。 结论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COM⁃B)有助于治疗师和有练习需求的个体从整体层面理解坚持正式练习促进因素的作用机制;治疗师和有练习需求的个体应关注正式练习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因素。
刘津君, 段维, 郑毓晨, 肖泽萍, 吴艳茹. 心理咨询门诊患者正念练习坚持性的质性研究[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89-59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82.
2023, 35(6): 594-59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489
摘要:
目的对上海市金山区近7年的无证行医查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今后在防范和打击无证行医方面的建议和思考。 方法收集2016—2022年间查处的190件无证行医案件,分析案件处罚基本情况、法律依据、科目分布、线索来源及相关个体特征等。 结果无证行医的立案数量呈下降趋势,但罚款金额较前有显著提升。无证行医查处线索以巡查发现(32.11%)及其他部门移送(28.42%)为主,举报投诉及基层上报线索数量逐年增加。无证行医行为以口腔科(35.79%)、内科(33.16%)居多,医疗美容逐年增加。78.62%的无证行医人员为外来人口,31~50岁占62.76%,70.34%为男性,62.76%的无证行医人员有固定行医场所。 结论虽然打击无证行医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需要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职能,加强排摸巡查、多部门联合查处,进一步落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更加精准高效地打击无证行医行为。
刘惠萍, 蔡纪平, 曾德才, 徐卫国. 上海市金山区无证行医查处情况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94-598.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489.
2023, 35(6): 599-60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95
摘要:
随着全球范围内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年龄存在紧密关联的痴呆发病率及患病率显著上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迄今为止,尚未有基于可彻底逆转痴呆的核心病理基础——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措施被发现,只能通过针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干预来预防、延缓其发生和发展。大量的实验室证据和少量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时间限制性饮食(TRF)具有优异的改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效应,然而由于人群证据的缺乏使得TRF的应用缺乏科学依据。本综述通过系统梳理现有证据,展示TRF拮抗神经系统退化的效应途径网络,提示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人群应用证据、多条效应途径的联合作用等。
随着全球范围内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年龄存在紧密关联的痴呆发病率及患病率显著上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迄今为止,尚未有基于可彻底逆转痴呆的核心病理基础——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措施被发现,只能通过针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干预来预防、延缓其发生和发展。大量的实验室证据和少量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时间限制性饮食(TRF)具有优异的改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效应,然而由于人群证据的缺乏使得TRF的应用缺乏科学依据。本综述通过系统梳理现有证据,展示TRF拮抗神经系统退化的效应途径网络,提示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人群应用证据、多条效应途径的联合作用等。
刘宏伟, 郭雁飞, 吴凡.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预防及控制:时间限制性饮食[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599-603.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95.
2023, 35(6): 604-612.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36
摘要:
双酚A作为一种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包装材料中,同时其也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具有雌激素活性,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但针对自热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研究较少,且缺乏相应的标准。因此,建立一种简便、灵敏且高效的自热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本文针对双酚A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如超声萃取、液相萃取、固相萃取,以及目前新的经济高效的前处理方法如加速溶剂萃取法等,同时对双酚A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法、电化学检测法等进行综述。
双酚A作为一种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包装材料中,同时其也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具有雌激素活性,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但针对自热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研究较少,且缺乏相应的标准。因此,建立一种简便、灵敏且高效的自热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本文针对双酚A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如超声萃取、液相萃取、固相萃取,以及目前新的经济高效的前处理方法如加速溶剂萃取法等,同时对双酚A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法、电化学检测法等进行综述。
马裕清, 段万里, 彭蕾, 耿丙杰, 唐凌瑄, 王浩能, 高方圆. 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604-612.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36.
2023, 35(6): 613-616.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07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对康复辅具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也日益增大。特别是在对弱势群体越来越关注的全球环境下,需要更多地满足老龄需求者在康复辅具方面的需求,以提升其生活质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康复辅具产业仍处于发展前期,需要从传统器具制造中脱离,与智能制造相结合,以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和选择性。国际合作有望成为康复辅具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国内及国外部分国家康复辅具的发展进行探讨,呼吁培养更多的康复辅具专业人才,为越来越多的需求者带来帮助。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对康复辅具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也日益增大。特别是在对弱势群体越来越关注的全球环境下,需要更多地满足老龄需求者在康复辅具方面的需求,以提升其生活质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康复辅具产业仍处于发展前期,需要从传统器具制造中脱离,与智能制造相结合,以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和选择性。国际合作有望成为康复辅具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国内及国外部分国家康复辅具的发展进行探讨,呼吁培养更多的康复辅具专业人才,为越来越多的需求者带来帮助。
沈凌, 张琳琳, 朱明. 国内外康复辅具的探索与发展[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613-616.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607.
2023, 35(6): 617-617.
摘要:
.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稿约[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617-617.
2023, 35(6): 618-618.
摘要:
. 《上海预防医学》第6期封面与目次[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 618-618.
- 2023年第35卷第6期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
- 创办时间: 1989, 月刊
-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4-9231 CN 31-1635/R
重点推荐
-
- 高温模拟烹饪试验中食用植物油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变化
2023.08.14
-
- 199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肺癌死亡特征及减寿率分析
2023.08.14
-
- 中国中老年人肥胖表型与高血压风险关联队列研究
2023.05.06
动态新闻
专业资源
- (文字版)图书编校质量差错判定和计算方法
2023.09.04
- 论文写作必备,38个文献下载网站、国内外数据库及共享文库!
2023.08.04
-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发布 《汉字字体使用要求》 等10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2023.07.03